在威尼斯、维也纳和佩斯之间
在维也纳之战中(1683–1699年),克罗地亚和斯拉沃尼亚的大部分地区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下解放出来,杜布罗夫尼克共和国的边界最终确定。威尼斯共和国也参加了战争,并在达尔马提亚巩固其权威。
18世纪,克罗地亚被哈布斯堡王朝和威尼斯共和国瓜分。此外,作为哈布斯堡王朝土地一部分的克罗地亚和斯拉沃尼亚在行政上被划分为属于匈牙利的总督克罗地亚和维也纳直接管理的军事边界(克拉伊纳/Krajina)。威尼斯统治下的地区分为达尔马提亚省和伊斯特拉省。
务实制裁。1712年克罗地亚议会的一项法律法案,接受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权可以传给女性后裔(玛丽亚·特蕾莎)。自19世纪中叶以来,在克罗地亚政府机构最重要的法案中,务实制裁被认定为克罗地亚国家法律的一个要素。
在19世纪初拿破仑执政期间,有一段很短的时间,克罗地亚的部分土地统一在伊利里亚省内,而威尼斯共和国和杜布罗夫尼克共和国消失。在法国统治下,经济和文化状况不断改善,行政和教育开始现代化,因此革命思想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渗透到克罗地亚。
克罗地亚领土不完整依然是引起民众持续不满的根源。正因为如此,在19世纪上半叶,出现一场被称为克罗地亚民族复兴或伊利里亚运动的民族、政治和文化运动。主要发起人是新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其最杰出的代表是柳德维特·盖伊(Ljudevit Gaj,1809–1872年)。在文化方面,运动涉及到创建统一的正字法和引入共同的文学语言。在政治方面,他们寻求将克罗地亚、斯拉沃尼亚、达尔马提亚、里耶卡、军事边界、波斯尼亚和斯洛文尼亚的土地统一为一个国家,这将与匈牙利形成一个单位并成为哈布斯堡君主制的一部分。
克罗地亚–匈牙利协定。克罗地亚王国、斯拉沃尼亚王国和匈牙利王国于1868年通过该协定规范其相互间的国家法律关系。该协定在政治上承认克罗地亚民族,原则上承认领土(里耶卡除外),还允许克罗地亚人民自治管理内部行政、教育、宗教事务和司法,而克罗地亚语为官方语言。然而,这些王国被剥夺了财政自由,总督从属于联合政府的首脑。
克罗地亚的复兴政治在1848–1849年的革命中脱颖而出。约西普·耶拉契奇被任命为总督、军事边界指挥官和里耶卡和达尔马提亚最高官员。经过几个世纪的分裂,在他任职期间克罗地亚的大部分土地都统一了。
然而,统一是短暂的,因为维也纳在1849年实行了专制制度,限制了克罗地亚的自治。1866年专制制度被废除后,维也纳于1867年与佩斯签订了奥匈和解协议。与克罗地亚的利益相反,伊斯特拉和达尔马提亚被并入奥地利,而克罗地亚被并入新成立的奥匈君主制的匈牙利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克罗地亚–匈牙利和解协议于1868年缔结,扩大了克罗地亚和斯拉沃尼亚王国(所谓的总督克罗地亚)的自治权,但并未真正实现克罗地亚土地在君主制内的统一。因此,克罗地亚人寻求其它解决方案,尤其是在奥匈帝国于1878年占领波黑之后。约西普·尤拉伊·斯特罗斯梅尔主教(Josip Juraj Strossmayer)和历史学家弗拉尼奥·拉奇基(Franjo Rački)推动南斯拉夫民族的统一,而安特·斯塔切维奇(Ante Starčević)和欧根·克瓦特尼克(Eugen Kvaternik)主张克罗地亚独立,并在1871年克瓦特尼克试图发动从奥匈帝国分裂的起义。
同时,第一批塞族政党出现了,最初他们站在执政的匈牙利人的一边,后来是塞尔维亚王国的盟友。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和两次大战期间,关于统一为南斯拉夫民族国家的两种不同概念流行起来。克罗地亚政治家,尤其是弗拉诺·苏皮罗(Frano Supilo)和安特·特鲁姆比奇(Ante Trumbić),作为移民,寻求建立一个平等国家的联邦,在这个联邦中克罗地亚的国家地位将得到维护。另一方面,塞尔维亚政府试图利用战争建立一个大塞尔维亚,将克罗地亚的大部分地区和整个波黑纳入其中,或者建立一个在塞尔维亚霸权下的共同国家。
在战争期间(1914–1918年),克罗地亚大多没有直接参与作战行动,但来自克罗地亚国家的士兵在巴尔干半岛、东部前线和意大利前线的奥匈帝国部队中作战(据估计,其中约有14万人阵亡),但是克罗地亚在战争结束时发现自己站在战败国的一边,面对战争中获胜国盟友——意大利和塞尔维亚,表现出了在领土上的野心。1918年10月29 日,克罗地亚议会断绝与奥地利和匈牙利的国家关系,宣布克罗地亚独立,并决定加入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国。然而,这个新国家并没有得到国际承认,但是1918年12月1日,在不利的条件下,克罗地亚仍然与塞尔维亚王国和黑山王国建立了国家关系。